夏季饮食要注意健脾保健
夏季饮食要注意健脾保健夏季是人体阳气旺盛的时节,顺应春夏养阳的四时法令,夏季养生应注意养心,做到心静自然凉,要预防中暑,饮食上应适于寒温,谨防形寒饮冷,才能做到冬病夏治。春困夏乏,夏季还应注意午休。夏季饮食要注意健脾保健夏季饮食要有平衡观,意思就是,夏季养生,要懂得适度的原则。举个例子,夏季天气炎热,很多人会选择吃一些冷饮或是吃一些凉性的食物(如经过冷藏的绿豆汤、西瓜等)来避暑。其实,适度的吃冷饮可以起到一定的避暑作用,可以防止中暑。但是,如果夏天无节制的进食冷饮,就会损耗阳气,导致阳虚的发生。《摄生消息论》中提到:夏季心旺肾衰,虽大热不宜吃冷淘、冷粥等,饱腹受寒,必起霍乱。过度进食冷饮等也会刺激肠胃,导致肠胃功能紊乱。形寒饮冷则伤肺,夏季阳浮于外,阴寒内盛,过食寒凉之物,易伤肺胃。而姜辛温,发散肺胃之寒而温肺胃,使其功能正常。如果夏季过食寒凉之物,可多吃一些姜来调理。女性在夏季不宜受寒,尤其是畏冷,手脚经常冰凉和处在生理期的女性要额外注意,夏季最好少吃寒性、生冷的食物。中医认为,湿为长夏(公历七八月份)之主气,故夏天湿气盛。脾喜燥恶湿,湿邪困脾,阻碍脾胃消化、吸收营养物质。所以,夏季养生需健脾利湿,开胃消食。丝瓜粥、绿豆粥、西瓜皮粥不仅可以健脾开胃,还可以清热解暑。此外,夏季高温,食物易腐蚀变质,肠道疾病多发。因此,夏季要注意饮食卫生,谨防食物变质。夏季运动要注意避暑《易经》里讲动则生阳,《黄帝内经》言夏三月,此谓蕃秀。天地气交,万物华实,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,使志勿怒,使华英成秀,使气得泄。夏天要使气机宣畅,通泄自如。因此,夏季运动不仅顺应天时,还可以通过排汗把体内的寒邪和湿邪排出体外。夏季通过运动,可以加强身体的耐热能力,提高调节体温的功能,预防中暑。夏季炎热,剧烈运动容易中暑。夏季炎热,出汗量增多,水分大量流失,剧烈运动容易导致人体丢失更多的水分,从而影响人体正常生理活动。夏季运动要避开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这个时间段,因为这个时间段紫外线最强,容易对皮肤造成损害。运动过后不要立马冲凉和吹空调,以免湿气入侵。夏季运动时要穿着舒服、透气的衣物,以帮助皮肤通风换气。夏季要注意养心心属火,主血脉,主神志,通于夏气。也就是说,在夏季,心阳最为旺盛,所以养心是夏季养生的关键。《黄帝内经素问》中提到:心主夏,心苦缓,急食酸以收之,心欲软,急食咸以软之。也就是说,夏季可以多吃一些酸味或咸味之物来养心。中医认为,出汗过多会导致心气阴亏虚,故此我们可以选择食用一些酸味之物,如乌梅、五味子等,不但能补气,还能生津止渴。夏天要心静夏天属火,火气通于心,火性为阳,阳主动。加之心为火脏,两火相逢,所以心神易受扰动而不安吗,出现心神不宁,引起心烦。心烦会使心跳加速,心跳加速会加重心的负担,不利于养生。所以夏天要心静,心静自然凉,静则神藏,静则生阴,阴阳协调,才能保养心脏。夏季要养心阳心阳虚是心气虚的发展,心气虚会导致心脏功能减弱,主要特点是心慌,胸闷气短,活动后加重,自汗。如不注重保养,发展为心阳虚就会出现心慌气喘加重,而且畏寒肢冷,胸痛憋气等。夏季要养心阴夏天阳亢,心阴最容易被耗,所以要注重养心阴。心阴虚是指心阴血不足,不能润养心脏而出现的症状。心阴虚的主要特点是阴虚阳亢,出现虚性内热,表现为五心(胸心、两手心、两足心)烦热、咽干、失眠、舌红等。心阴虚者要注意少劳累、少出汗。
TAG标签:
得了红斑狼疮要怎么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提问
尺骨鹰嘴骨折后的正确饮食
囊性肿瘤及囊肿引发什么疾病